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哮

痰哮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指南医案·哮》:“痰哮……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在所不用。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治当清金化痰或温通肺脏,培脾摄肾为主。如苏沉九宝汤、清金丸五虎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参蛤散等方。参见哮证哮喘条。

猜你喜欢

  • 木香导滞丸

    ①《松崖医径》方。大黄一两,制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木香、槟榔、泽泻各二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八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消

  • 西塘感证

    书名。3卷。清·董废翁撰。本书专论四时感证,内容分总论、本病、变病、兼病四部分。本病以六经分症,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诸证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末附妊孕伤寒。董氏立论本于《医学纲目

  • 酸浆草

    出《履岩本草》。即酢浆草,详该条。

  • 何秀玉

    【介绍】:见何金琇条。

  • 海昆布

    见《山东中药》。即昆布,详该条。

  • 经络学说

    中医术语。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来源于医疗实践。其形成和发展,与针灸、推拿、气功等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从文

  • 土薄荷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中和集

    气功学专著。元·李道纯撰,门人蔡志颐编。全书6卷。题名“中和”者。乃李道纯居室匾名,取《礼记》“喜乐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之义。书中认为,本一而用二,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有。故主张性命兼修

  • 汗法

    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 刀圭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形状如刀圭的圭角,一端尖形,中部略凹陷。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10。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