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胎

猜你喜欢

  • 支嗽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①即支饮,详该条。②即支咳,详该条。

  • 石辣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涩肠固脱

    同涩肠止泻。详该条。

  • 四脚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 耳沁

    病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卷上:“耳沁,寒热交作,焮肿疼痛非常。”指聤耳之急性者。详聤耳条。小儿耳内肿痛之症。多由内有风热,复有水入耳所致。症见寒热交作,大哭不已,睡中惊啼,察其耳窍,焮红而肿。治

  • 迷口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鹅口疮。详该条。

  • 疡医正

    后周时期医官职称。

  • 胎前盗汗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出盗汗不止,宜服牡蛎散治之。”(牡蛎、麦冬、甘草、麻黄根)

  • 赤白游风

    病名。见《保婴撮要》卷十二。多为脾肺燥热,或表气不固,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营卫失调所致。滞于血分则发赤色,名赤游风;滞于气分则发白色,名白游风。临症常突然发作,游走不定,皮肤光亮、浮肿,形如云片,

  • 焠针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