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癖疾

癖疾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小儿脾胃柔脆,脏腑娇嫩,调护不当,乳食失调,势必伤及脾胃,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使邪积胸中,气血流行不畅,脏腑机能衰退,以致气滞血涩,体内排出的浊液外溢,复感寒气,凝聚不散,留结成块,结于胁下,则成癖疾。临床表现胁下有一结块,开始比较柔软,渐渐增大而变硬,如继续发展,扩大到肚脐以下,则病根已深。本病同时还伴有潮热,头出虚汗,腹部膨大,青筋暴露,甚至毛发焦枯,肌肉消瘦口渴喜饮,面色青黄等;若病延日久,则气血衰耗,往往导致虚脱。临床有乳癖食癖癖气之分。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太仓

    ①指胃。《灵枢·胀论》:“胃者,太仓也。”以其容纳水谷,故名。②经穴别名。《灵枢·根结》载:“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后《针灸甲乙经》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见该条。

  • 百脉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 十二脏相使论

    见隋·全元起《内经训解》。即《灵兰秘典论》。详该条。

  • 总收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又称收诊法。出《幼科推拿秘书》。用一手食指掐按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捏住小儿的食指和无名指,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为结束手法,故名总收法。《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

  • 逆产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倒产。详该条。

  • 脏器疗法

    用动物的内脏器官、组织、腺体等作为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简称脏器疗法。因动物脏器组织系“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补益脏气,故历史上又常称为“以脏补脏”。动物脏器作为

  • 伤寒

    ①病名。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

  • 许氏医案

    书名。清末许恩普撰。本书收载许氏医案30余则,以内科杂病、妇科病证治为主。审证较细致,尤重切脉。案中有用外治、蒸熏疗法获得良效的治验。现有《三三医书》本。

  • 吊下巴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 连珠蛾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因其表面凹凸,似多个乳蛾连在一起,故名,多由肺胃热毒薰蒸所致。《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连珠蛾,(咽喉)二白星上下相连,又或如缠袋。”治宜解毒、消肿、泻火。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