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硬下疳

硬下疳

杨梅疮早期特征之一。由交媾不洁,染毒而发。多见于冠状沟、包皮内面、宫颈和大阴唇等处。通常单发,初起为浸润性丘疹,焮肿光亮,逐渐增大。破后溃烂,腥而无脓,周围略隆起,中心凹陷,硬如软骨。一般无痒痛等自觉症状,合并感染则肿痛并作。治疗见杨梅疮。

猜你喜欢

  • 沈氏桑尖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嫩桑枝尖五钱,汉防己三钱,当归身(酒炒)二钱,黄芪、茯苓各一钱半,威灵仙、秦艽各一钱,川芎、升麻各五分(或加人参)。水煎服。治指尖痛麻。

  • 沈氏葳蕤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 角孙

    经穴名。代号SJ20。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头侧部,耳尖正上方发际处,折曲耳廓取穴。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

  • 通身肿

    证名。即遍身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令人上气体重,小便黄涩,肿处按之,随手而起是也。”

  • 太白石

    出《名医别录》为礜石之别名,详该条。

  • 阴疮

    病名。①系指颊在下生疮,漫肿疼痛,或左或右,身发寒热。《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湿郁结,或食煎炒灸煿而成,或左或右。”发于左者,名左阴疮;发于右者,名右阴疮。详见各该条。②指女性外生殖器之生疮

  • 膈痛

    证名。①指疼痛横连胸膈。《证治要诀·膈痛》:“膈痛与心痛不同,……膈痛则痛横满胸间,比之心痛为轻,痛之得名,俗为之称耳。”《证治准绳·杂病》:“膈痛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宜五膈宽中散,或四七汤加木香、桂

  • 决气

    《灵枢经》篇名。决,分的意思;气,这里指精、气、津、液、血、脉六种物质而言。此名虽为六,而总由一气所化,即本于先天真元之气,而生于后天水谷之气,是一气而辨为六名,故名决气。本篇主要论述六气的来源、性质

  • 痱子

    病名。见《中医临证备要》。即痱疮。详该条。

  • 妊娠风痉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四。即子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