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直言》卷二方。羌活、葛根、红花、荆芥、连翘、山楂肉、牛蒡子、蝉蜕、陈皮、甘草。加荸荠,水煎服。治痘疹见点一、二天者。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胞疸之病,小肠有热,流于胞内,故大小便皆如蘖汁,此为胞疸。”参见黄疸有关条。
病证名。指症情似疟而非疟的一类病症。《证治要诀·疟寒热》:“外有伤寒,往来寒热如疟;劳病,往来寒热,亦如疟。谓之如疟,非真疟也。然伤寒寒热如疟,初必恶风寒,发热,头痛体疼,自太阳经而来;劳病寒热如疟,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见营卫不和条。
即津液受伤。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由于高热,出汗过多,或感受燥邪,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痛。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咽干口燥等。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癣候:“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言儿饮乳,乳汁渍污儿面,变生此,仍以乳汁洗之,便瘥。”即奶癣,参见该条。
鲜美厚味的饮食。《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
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