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筋痿

筋痿

①痿证之一。亦称肝痿。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治宜清热,补血养肝。选用补阴丸家秘肝肾丸,或补血荣筋丸紫葳汤等方。参见痿条。②指阴痿。《杂病源流犀烛·过欲伤源流》:“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多因强忍房事、有伤宗筋,亦致阴痿不起。参见阴痿条。

猜你喜欢

  • 坐罐法

    即留罐法,详该条。

  • 经行口糜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 四肢疼痛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多因风寒湿邪外袭,或痰火壅塞经络所致。疼痛部位有固定与游走的不同。《诸病源候论·四肢痛无常处候》:“四肢痛无常处者,手足支节皆卒然而痛,不在一处,其痛处不肿,色亦不异,

  • 风虚腰痛

    病证名。因肾虚而风冷侵袭所致。《金匮翼·腰痛》:“风虚腰痛者,肾虚而风冷乘之也。其尺脉虚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痠,而上连脊背。”治宜益肾祛风。可用独活寄生汤、甘豆汤等方。参见风寒腰痛、肾虚腰痛条。

  • 气散腹胀

    病证名。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则胀急。”多因劳累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真气散乱所致。治宜补气敛气为主。气怯

  • 石龙芽草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阳腑证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 滴脓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 胎病潮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邪热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自和,其热自退。

  • 胎前小便闭

    病证名。见《凤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