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口唇糜烂。详口糜条。
见《本草纲目》。为花椒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普济方》卷三百一十九方。柴胡、麦门冬、炒桃仁、赤芍药、干地黄、鬼箭羽各一两,人参、琥珀、地骨皮、白术、炒枳壳、桔梗、当归各三分,鳖甲(醋炙)二两,麝香一分。为末,用益母草汁、青蒿、童便各一升,生姜三
病证名。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或不能出声,称为妊娠失音。参见子喑条。
南北朝时期宋医官的职称。御师即医师,是为帝王保健服务的官员,相当于御医。北魏有侍御师等,多属此类官职。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