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耳鸣。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皮内针疗法。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介绍】:见安邪条。
病证名。曾鼎《妇科指归》:“经来小腹有块,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宜服元胡散(延胡索、制香附、百草霜,重者再加血余炭,共为细末,用益母膏和匀,砂糖为丸)。”参见血瘀痛经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经闭。详该条。
指手少阴心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血脉不通,面色暗黑,唇甲发绀。《灵枢·经脉》:“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
见《格致余论》卷一。阳,指气、火。多指精血亏损、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热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