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卒中。指卒暴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的病症。中风的病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医略十三篇》卷一以北宋前皆宗《灵》、《素》作外风论治;刘河间
出《广东新语》。即杧果,详该条。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多由骨髓空虚,邪气乘隙侵袭所致。《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痠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症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治宜补肾祛邪,用安肾
即归脾丸,见该条。
亦称厥阴舌。舌边红,中央见黑色湿润纹状苔。乃为阴毒客于厥阴肝经之候,若证见四肢厥冷、身恶寒、腹痛,脉沉细等,宜温中散寒(见《伤寒金镜录》)。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
病证名。①先下血而后带下淋沥不断。《证治要诀》:“有带疾愈后一二月或再发,半年一发,先血而后下带,来不可遏,停蓄未几,又复倾泻,此名漏带,最难治者也。”②指带下如同经血漏下之势(《竹林女科》)。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生。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府判,精于伤寒,撰有《伤寒百问歌》4卷。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综合性医著。30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1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2针灸孔穴;卷3~14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