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
上臂和躯干连接的部分。肩部的肩关节,主上肢回转活动的作用。《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上臂和躯干连接的部分。肩部的肩关节,主上肢回转活动的作用。《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书名。清·高学山撰。作者认为喻嘉言《尚论篇》各条文中,多有似是而非、未尽恰当之处,遂反复详辨,并以“辨似”为书名。全书辨注颇详。高氏认为“伤寒诊法,惟以形、症、声、色,合之浮、大、数、动、滑、沉、涩、
即妊娠。详该条。
【介绍】:参见林彦圭条。
治法之一。①指通利大小便。如下焦湿热或津液枯燥所引起的二便不通。用榆白皮、冬葵子、郁李仁、柏子仁、滑石、火麻仁之类。②同开窍。详该条。
证名。指腰痛连及两股俱痛者。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因肾虚风邪侵袭所致者,可用虎骨散、牛膝丸等方;因湿热下流所致者,可用清热胜湿汤。《张氏医通·诸痛门》:“寒湿流注于足少阳之经络,则为腰胯痛,盖腰乃
见《肘后方》。即青木香,详该条。
又称津伤化燥。因津液消耗而出现燥证的病理。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原因,都能使邪气化燥,出现口干口渴、唇焦咽燥、便秘尿少、干咳、咯血或衄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参见内燥条。
温法之一。即温胃散寒。用温热药治疗胃寒证的方法。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绵绵,遇热则减,遇寒加剧,泛吐清涎,脉沉迟,苔白滑等,方用良附丸或选用良姜、干姜、丁香、吴茱萸、豆蔻、肉桂、川朴等药。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风尸者,在人四肢,循环经络。其状淫跃去来,沉沉默默,不知痛处,若冲风则发,故名风尸也。”治疗风尸宜服甘草散、川大黄散、金牙散等方。
病证名。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