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葛根、半夏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诸虚不足,盗汗。
推拿穴位。出《幼科铁镜》。位于鼻梁骨高耸处,在山根穴与准头穴之间。《保赤推拿法·掐天庭穴至承浆穴法》:“延年在鼻高骨”。有开窍醒神,止抽搐等作用。用治外感风寒、惊厥等症。
人体部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
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词中“每月”似应为“某月”。指目病有每年至某个季节复发的规律者。古人认为与六气主岁有关。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出《独行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官。字宏甫。西安(今浙江衢县)人。1286年(至元23年)任衢州路医学提领,后任医学教授。曾主持修建三皇庙,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衄血。详该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鹘眼凝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