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失营。因情志所伤,肝郁络阻,痰火凝结而成。病生于颈项,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固定难移;后期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状如树木失去荣华,故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人中黄,详该条。
指面部热如火灼者。多因胃家郁热,或饮食不节,湿火上行,独燎其面所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面热者足阳明病。”治宜清泄为主。方用调胃承气汤、升麻黄连汤等。
即炮制。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有《修治药法》。详炮制条。
即温针灸,见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头前上方。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详手足小指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