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寒证

肾虚寒证

肾气亏损,肾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名曰肾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肾膀胱经虚实热证治》:“肾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足腰不可以按,语音混浊,阳气顿绝。”可伴见耳鸣目眩小便清长等症。治宜温补肾阳为主,选用温肾散益志汤人参补肾汤八味丸等方。

猜你喜欢

  • 三阴交

    经穴名。代号SP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杨氏提纲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 医方集解

    医方著作。3卷。清·汪昂撰。刊于1682年。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

  • 医学入门

    综合性医书。明·李梴编撰。刊于1575年。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

  • 四时之序

    ①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②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更相胜负所能出现的病变。《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澼。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 推车虫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下合治六腑

    针灸治疗法则。同合治内腑。即六腑的疾病,可用该经的下合穴治疗。详下合穴条。

  • 腹中满痛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卷一。指腹内胀满疼痛。有表里虚实之分,《类证活人书》卷十一:“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又“腹满时痛,属太阴也,自利不渴者,脏寒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 表虚里实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既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有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

  • 温邪

    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