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即清凉涤暑法,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复因郁火内结所致之便闭证。治宜疏下。参见疫喉有关各条。
见王叔和脉诀条。
即双生。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为青黛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