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证合参

脉证合参

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相反为逆。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里邪正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情况下,辨证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确定脉证的从舍。参见舍证从脉、舍脉从证条。

猜你喜欢

  • 高瑞南

    【介绍】:见高濂条。

  • 三焦俞

    经穴名。代号BL2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之背俞穴。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

  • 刺志论篇

    《素问》篇名。志,与誌同,就是针刺疗法的辨证准则。本篇以形与气、血与脉以及饮食与气,气与身体寒热虚实的对比,说明疾病的正常与反常现象。进而阐述邪正虚实与针刺补泻原则,故名。

  • 信虫

    病证名。据古籍记载,妇人每临经时,腰腹胀痛,阴内淫淫虫出如鼠粘子状,绿色者数十枚,后经水随至。可用酒制黄连为君,白术、香附为臣,研末粥丸,立服吞之。

  • 雷丸草

    出《外丹本草》。为天葵之别名,详该条。

  • 气绝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 简易本草

    见草药图经条。

  • 三虚

    ①指人的五脏虚、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②指辨证的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濡为脉虚;

  • 寒雀粪

    见《中药志》。为五灵脂之别名,详该条。

  • 寒因寒用

    反治法之一。指治疗真热假寒的方法。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