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抽筋痧,两足筋抽疼甚,忽一身青筋胀起如筋粗。”宜放毒血,治宜丁香阿魏丸等。参见痧条。
泛指体表的孔窍。包括九窍、汗窍、津窍、精窍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花蝴蝶根之别名,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桔梗二两,甘草一两半,防风半两,枳壳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加酥如枣大,搅匀,水煎,食后服。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出《类证活人书》。即黑靥。详该条。
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见寒能制热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