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
《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黄连、紫草茸、芍药各三钱,生地黄九钱。水煎浓汁,加水磨***汁和服。治痘毒。
见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眼科病证。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眼生翳障,凡自下而向上发展,且生在黑珠外者,则名外推云。
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又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外科启玄》卷七:“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宜清暑香茹饮,内加芩、连、大黄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老妇血崩,俗名血海败。指年老经断前后而患血崩之症。多因肾气、天癸已将衰竭,身体虚弱,如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房室不慎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动肝火,迫血妄行,冲任胞宫失于约
见上脘条。
医论著作。3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人性命的时弊,颇多精辟的
骨名。俗称天柱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详旋台骨条。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由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或久病脾胃气虚,不能充养肢体而成。主症为手足痿弱,举动无力。治以补脾益气为主。宜四君子汤。有虚热者,用补气和中汤。《医宗必读·痿》:“气虚,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