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厥

血厥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②指因失血过多致厥者。《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皆由阳气妄行于上、阴血无所依附,气血相离,不居本位,宁有不死之理乎。必须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参、术、当归、炒黑干姜之类。此药劫剂,不可多服,但欲其阳复血止耳。”《赤水玄珠·厥证门》:“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治之无论其脉,急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独参汤以投之。”亦可由血逆引起。《景岳全书·厥逆》:“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但使气不尽脱,必渐苏矣。”又:“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宜通瘀煎化肝煎之类。”

猜你喜欢

  • 妊娠遍身瘙痒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孕妇遍身瘙痒,多系皮中有风。宜用樟脑调酒,或用川椒、艾叶、透骨草、防风、荆芥擦洗之。

  • 风毒喉肿

    病症名。见《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多由风热痰毒上冲,致咽喉肿痛,汤水难下,或身发寒热,或颈生瘰疬。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涤痰。用清气化痰丸加荆芥、薄荷、防风、僵蚕等,或用小陷胸汤加减。

  • 脾积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脾之积,名曰痞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膜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

  • 张仲岩

    【介绍】:见张睿条。

  • 藏府标本药式

    书名。1卷。金·张元素撰。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的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的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的药物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如肺病实证用泻法,泻法又分各种情况

  • 喉科杓指

    见喉科指掌条。

  • 土黄

    病证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 血之府

    指脉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详脉条。

  • 漯(tà 踏)

    ①流水状。《素问·刺腰痛篇》:“痛上漯漯然汗出。”《灵枢·杂病》:“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谓唇肿而有涎水流出。②漯水。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灵枢·经水》:“手少阳外合于漯水。”

  • 暴气

    ①急性病。《灵枢·九针十二原》:“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②忿怒暴躁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气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