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隐疹皮疹色白者。详见隐疹条。
见活幼心法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
《温病条辨》卷三方。生香附、旋覆花(绢包)、苏子霜、茯苓各三钱,陈皮二钱,半夏、薏苡仁各五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寒热如疟者。若腹满加厚朴;痛甚加降香末。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赤疔、血箭疔、红线疔、金丝疮、血丝疮、红演疔、血丝疔、红丝疮、红丝血箭疔、红演儿、紫疥斑。因火毒凝聚或破伤感染所致。多起于手足,生于手,有红丝入腋;生于足,有红丝入腹,均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即乳蛾发于一侧者。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见乳蛾条。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十四。又名刺肋伤寒、痧胀。为一种流行性的烈性传染病。《症因脉治·胁痛论》:“运气胁痛之症,病起于仓卒,暴发寒热,胁肋刺痛,沿门相似,或在一边,或在两边,痛之不已,胀及遍身,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