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又称断绝。指筋肉萎缩和肢体痿废不用,属痿躄之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6伤骨,骨伤即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金匮要略心典》卷上:“此亦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栝蒌仁四钱,半夏一钱五分,黄连八分,枳实、黄芩各一钱,竹茹三钱。水煎去滓,入生姜汁二滴、竹沥二瓢,冲服。功能豁痰降火。治火痰郁遏胸膈,症见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分娩。详该条。
腰痛证之一。又名肾虚腰痛。《医宗必读·腰痛》:“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详肾虚腰痛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阐明气血关系的一种理论。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血虚则气少,血竭则气脱,血瘀则气滞。治疗上,补气常结合养血,行气通经还须散瘀活血,就是这种理论的运用。
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参见十三科条。
病证名。指自觉腹中窄狭,饮食难进的病症。《丹溪心法》卷四:“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行气用香附。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薰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证名。多由火毒炽盛,疫毒薰灼肺经,致鼻孔干燥,黑如煤。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