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吊兰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羊齿天冬之别名。③见《湖南药物志》。为翻白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海桐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痢下赤白粘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
①手少阴心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的指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火眼、口疮、惊搐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病诀》:“心火,推之退
即太阳经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见该条。
六涎之一。多由“脾气不运,复因肝气所乘,伏而不动,停水滞谷”(《史载之方》)而成。其症可因怒而诱发。症见心前溃乱不快,闷倒不省人事,四肢渐次发冷等。治宜温化痰涎。用青州白丸子。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疡科纲要》。高突于疮口之肉芽,影响脓毒排泄。可用丹药或乌梅肉炭、冰片研匀外敷去之。见疮疡生胬肉条。
见清·曾鼎《妇科指归》。指差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