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经筋从足小趾的下面起始,与足太阴经筋并行,斜走至内踝的下方,结于踵(足跟),与太阳经筋相合,向上结于内辅(胫骨内髁)之下,又与太阴经筋相并上行,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生殖器),向后沿着脊柱,挟膂(脊柱两旁的肌肉)上至后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会合。

猜你喜欢

  • 足厥阴经病

    即肝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 肾风

    证候名。《素问·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始,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素问·奇病论》:“有病庞然如有水之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病

  • 耳毛

    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

  • 刘仲宣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 张仲景五脏论

    脏象著作。敦煌出土卷子。唐初写本。书名虽题仲景,文中多记汉后诸医之论,当属托名之作。主要论述五脏机理、病源及常用药物。原件分别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

  • 华佗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 目脓漏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是肝之外候,上液之道,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搏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成脓汁不尽,谓之脓漏。”即漏睛。详该条。

  • 地乌龟

    见《分类草药性》。为地鳖虫之别名,详该条。

  • 神应丹

    《卫生宝鉴》卷九方。朱砂适量。为细末,猪心血和匀,蒸饼裹剂蒸熟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人参煎汤送下。治痫症。

  • 龙衣

    见《分类草药性》。为蛇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