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长春七之别名,详该条。
东汉医官,约生活于公元一世纪。太医。一日从猎上林苑,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告人以火熨其背。因求火不得,大臣邓训以口嘘背,同辈共嘘,至朝遂愈。
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为麻疹后久咳不止,肌肉削瘦的病证。多由病儿胎禀不足,麻毒深重,热久伤津所致。多见于麻疹之后,热留不退,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如病情迁延不愈,则见睡时露睛,口鼻
证名。指喜笑不能自制之症。出《灵枢·经脉》。又称多喜。简称喜。多因心火偏亢,痰热壅盛所致。治宜逐痰降火,定志安神。可用烧盐煎汤或二陈汤探吐,并服黄连解毒汤、定志丸等方。亦有因肾亏肝旺而致。《张氏医通》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见医要集览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