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闭

猜你喜欢

  • 胞弦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 胃弱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多因脾胃素弱,孕后冲脉气盛,致使胃失和降。症见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宜健脾和胃,调气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加枇杷叶、藿香、旋复花、砂仁、枳壳。

  • 人神

    古代针灸宜忌的一种说法。《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

  • 枳桔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三方。枳壳、桔梗、苍术、陈皮、甘草、厚朴。为末服。治气结腹胀,胸前饱闷。

  • 声破

    病证名。即音嘶。详该条。

  • 气户

    经穴名,代号:ST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通过,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

  • 近血

    病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肠风、脏毒多见之

  • 冲气犯肾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必寒起,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能进。下之腹胀满,卒起头晕,食则清谷不化,心下痞,皆冲气犯肾,肾受其害,且肾主五液,汗

  • 六经提纲

    伤寒病六经辨证的纲领。是从《伤寒论》条文中提出来的。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卷一:“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六经提纲为:①“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 篱障花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