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书名。《医学六要》之一。明·张三锡纂。本书介绍四诊,但内容偏重于切脉。编者分析了浮、沉、迟、数等30脉的脉象、主病,对切脉部位、脏腑分部、持脉法、平脉、病脉、相类脉、危脉、妇人脉等均有简要的论析。并重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介绍】:参见史以甲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不著撰人。1卷。已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射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