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本病论》。即上丹田。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同清金,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治卒……又灸足厥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三壮,在足大指本节间。”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定位在拇指背侧中线,跖趾关节部,灸治消渴,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四品。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郑连山《女科临床效方》下卷:“产后动怒,气血皆逆,面冷,肢冷,痛呕不卧,口鼻气寒,必自下冲上,此属疝瘕厥痛。川楝、吴萸、桂枝、云苓、薤白头、雄鼠矢。”
指三焦。三焦是一身气化和水谷出入的道路,功用如沟渠的疏通,故称。《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