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即蜂毒,详该条。
出《涌幢小品》。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谢玉琼条。
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小儿病的外治方法。出《幼幼集成》。包括疏表法、清里法、解烦法、开闭法、引痰法、暖痰法、纳气法、通脉法和定痛法。分详各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