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腔。《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中药炮制法之一。是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多用于矿物药的加工,如飞炉甘石。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即苘麻,详该条。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见《卫济宝书》卷上:“当决之,决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去,可以尽毒。”即在药捻子上润以油类的使用方法。见捻子条。
即肝阳上亢。肝气以疏泄、畅达为顺,升泄太过则亢,亢则逆。若病证表现为上亢,则称上逆。此外,也有表现为横逆而乘脾,下逆则睾肿、疝痛等。参见肝阳上亢条。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病名。指饮食停积胃肠,日久不化的病证。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亦可用谷神丸、大安丸等。又名宿滞、宿食不消,参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