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暍

中暍

古病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①即中暑中热。《六气感证要义》:“伤寒论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故中热即中暍,中暍即中暑,暑热暍三字,并无二义。”参见中热、中暑条。②指阴寒之暑证。《证治准绳·诸中门》:“中暍者,乃阴寒之证,法当补阳气为主,少佐以解暑,故先哲多用姜桂附子之类,此推《内经舍脉从证之良法也。”

猜你喜欢

  • 当药

    ①出《本草拾遗》。为酸模之别名。②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獐牙菜之别名。各详该条。

  • 紫裆风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三。其证发生在男子生殖器,色呈红紫,痒不可当。相当于过敏性皮炎。治疗参见赤面风条。

  • 里水

    病名。①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脉经》注:“一云皮水。”黄肿,《脉经》作“洪肿”。②十水

  • 凤眼前仁

    见《中药材手册》。为车前子之别名,详该条。

  • 幼科证治准绳

    书名。《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9卷。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卷1证治通论及初生门;卷2~9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列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类。

  • 狐狸刺

    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狐尿刺。详该条。

  • 缩儿胎

    亦名缩胎,是古人对孕妇体质肥胖,或过食肥甘,于妊娠后期,恐胎儿过大,造成难产,故用早期服药的方法,使孕妇足月易产为缩儿胎。

  • 地龙骨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

  • 黑耳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