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晋代医生。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县)人。
见《本草述》。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膈消、上消。《兰室秘藏·消渴门》:“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参见上消、膈消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病名。①足少阴经气是动病之一。《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毒盛期。因气不能引血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所致。证见:疮色紫暗,疮口干枯无脓,根盘散漫,壮热、口渴、便秘、尿短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等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证名。见《医宗必读·咳嗽》。即盐哮而兼见咳嗽者。治疗用砂糖、白面、轻粉制饼服用,以催吐痰涎。参见盐哮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