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脏化液

猜你喜欢

  • 刺灸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 增订医医病书

    见医医病书条。

  •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 髁(kē 棵)骨

    即髋骨。详该条。

  • 外台走马汤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 知命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吴渭泉

    【介绍】:见吴篪条。

  • 三等

    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文火

    即火力小而缓。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

  • 竹汁

    出《神农本草经》。即竹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