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阎纯玺条。
病证名。为小儿消渴之一。即消中。宋·黎民寿《简易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吐舌,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
书名。4卷。即《医宗金鉴》卷56~59。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内容比较简要,并有附图多幅。
见《本草纲目》。为鬼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包括产后痢疾。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饮食停积于内;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或恶露不下,败血渗入大肠所致。伤于饮食者,症见下利兼腹胀痛,里急窘迫等。治宜导滞攻
即红中黑纹舌。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