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眼科术语。《龙树菩萨眼论》指日、月、火为三光。犹见三光是指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能否看见三光,辨别患眼有无光感,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并以此推
证名。指外感热病斑出发黑之证。由热毒炽盛所致。证属危重。《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黑斑而光亮者,热胜毒盛,虽属不治,若其人气血充者,或依法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指无名指,即手第四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或指足第四趾,《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入小指(趾)次指(趾)之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大成条。
《疡医大全》卷十一:“白睛最坚属肺金,内藏护睛水,如鸡子清之稠浓。”似指今称玻璃体。参见神膏条。
病证名。又名痘中呛逆。指痘疮饮水入咽而气逆喷出之症。为痘毒犯胃,津气受伤,气机上逆而成。《证治准绳·幼科》:“痘中呛逆最凶危,沉香浓汁杏仁推。还把蜂糖多加水,按经煎透滤渣随,欲服晨时加好乳,汤中温热渐
指小肠。小肠是承受胃腐熟的食糜进行泌别清浊的消化器官,故称。《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