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心痛

厥心痛

病名。出《灵枢·厥病》。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①指肾、胃、脾、肝、心有病,病气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难经·第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杨玄操注:“诸经络皆属于心,若一经有病,其脉逆行,逆则乘心,乘心则心痛,故曰厥心痛。是五脏气冲逆致痛,非心家自痛也。”②指阳虚而阴气上逆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五:“少阴心主经也。心为阳中之阳,诸阳之所会合,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则阳嘘而阴厥,致令心痛,是为厥心痛。”证见心腹连季胁痛胀满,冷气上攻,面色青黑,甚则呕逆气闷绝,眼目直视等,用高良姜散当归散吴茱萸丸麝香汤等方。③指邪犯心包或他脏病邪犯心支脉导致的心痛发厥。《医学入门》卷五:“厥心痛,因内外邪心包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谓之厥者,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也。新者身既受寒,日又伤冷,郁遏元阳,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或神保丸温利之。稍久寒郁为热,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也。”④指中寒发厥而心痛。《医门法律》卷二:“厥心痛,乃中寒发厥而心痛,寒逆心包,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不渴,气微力弱。”参见心痛、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寒厥心痛热厥心痛等条。

猜你喜欢

  • 白漏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冲任之

  • 耳聋无闻

    病名。出《灵枢·厥病篇》。系指完全失去听觉者。多由年高体弱致听力逐渐下降,甚则耳聋无闻。或卒然而致之耳聋无闻者。参见暴聋条。或出生即耳聋无闻者。或外伤亦可致耳聋无闻。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宜配合针

  • 心虚经闭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妇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故治妇女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心,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是心为气血之主,而脾为气血之本也。若忧虑伤心,心气虚耗,不能生血,脾乃心之子

  • 复杯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目先赤痛多泪,后睑渐肿硬,如复一酒杯于眶上者。”即肿胀如杯。详该条。

  • 小和尚藤

    见《重庆草药》。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 黄毛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 雷少逸

    【介绍】:见雷丰条。

  • 玉翳遮睛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玉翳浮满、玉翳浮瞒、玉翳浮睛。起病多因肝经风热,病久反复者,又属肝肾不足。《银海精微》:“初则红肿赤脉穿睛,渐渐生白翳膜,初起时如碎米,久则成片,遮瞒乌睛,凝结如玉色,名曰

  • 心血虚

    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详该条。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书名。二卷。清·王宗显辑。约成书于1644年。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功用;下卷分科、分证介绍方剂,并附救急方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