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右胁痛

右胁痛

证名。指右侧胁痛。多由肝邪犯肺或气滞痰饮食积引起。《医学入门》卷四:“食积胁(右)下,如扛挭起一条作痛,神保丸枳实煎汤下,轻者保和丸;痰饮流注肝经,喘咳引痛者,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柴胡白芥子或入青黛少许,姜汁二匙;……七情凝滞,如有物刺痛,气促呕吐者,分气紫苏饮流气饮子调中顺气丸。”《万病回春·胁痛》:“推气散治肝邪入肺,右胁痛甚,胀满不食。”《慎斋遗书·胁痛》:“右胁痛为肺气不降,血中之气病也,宜芎归芍药汤加乌药青皮肉桂陈皮调之。”《古今医彻·胁痛》:“右者肺也。肺主气,性沉,喜清肃而下降,有以逆之,则肺苦气上逆而为痛。治之宜降气消痰,前、桔、枳壳、陈皮之属;虚人归脾汤去芪、术加延胡主之,以补其母;苦香燥破血之药,非其治也。”《景岳全书·杂证谟》论胁痛不拘右肺左肝之说。详胁痛、左胁痛条。

猜你喜欢

  • 徇蒙

    证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①徇,目动;蒙,蒙昧不明。徇蒙,即目眩动不明。②徇,急骤、迅速;蒙,蒙昧不明。徇蒙,即目暴盲。

  • 五香流气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一方。金银花二两,小茴香、炒僵蚕、羌活、独活、连翘(去心)、栝蒌仁各一两五钱,藿香五钱,丁香二钱,木香、沉香、甘草各一钱。分为十剂,水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治

  • 四诊抉微

    诊断学专著。8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虎口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

  • 手背热

    证名。指两手背有发热感觉。《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亦为伤寒邪在表之证。《万病回春·伤寒》:“手心热者,邪在里

  • 婴儿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 滋阴降火

    治疗肾阴亏损而肾火偏亢的方法。立法以滋肾益精为主,佐以知母、黄柏、牡丹皮等以降火坚阴,或辅以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以固涩肾精。常用方如知柏八味丸。

  • 全形

    指形体健康无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 又称嗳气。出《素问·脉解篇》。《景岳全书·杂证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详嗳气条。

  • 余小亭

    【介绍】:见余午亭条。

  • 野苦菜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