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叶底红

叶底红

药材名称叶底红

拼音Yè Dǐ Hónɡ

英文名root of Ford Metalleaf

别名调经草叶下红野海棠红娘子、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红背野海棠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 C. Chen[Bredia fordii (Hance) Diels; Otanthera fordii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高可达1m。茎幼时四棱形,不分枝或极少分枝,茎上部与叶柄,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长腺毛;叶对生;叶柄长2.5-5cm;叶片坚纸质,心形,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5-13.5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钝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重齿牙及缘毛和短柔毛,两面被疏长柔毛和柔毛,下面通常带紫红色,基出脉7-9。伞形花序、聚伞花序或圆锥蓊序顶生;花梗长0.8-2cm;花4数,花萼种状漏斗形,管长5-7mm,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狭三角形,长4-5mm;花瓣紫色或紫红色,卵形至广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仅外面上部及边缘被微柔毛,长10-14mm,宽6-8mm;雄蕊8,等长,长1.6-1.8cm,花药披针形,通常作近90的膝曲,药隔膨大,下延,前后连成盘状;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先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披刺毛,毛基部略膨大,长6-10mm,直径8-12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50m的山间疏、密林下、溪边、水旁和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止血止痛、祛瘀活络、消炎通经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通经活络、小儿疳积、水火烫伤、疮疥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五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僾尼]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疟

  • 刺槐

    药材名称刺槐拼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

  • 矮叶书带蕨

    药材名称矮叶书带蕨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

  • 小草

    《中药大辞典》:小草药材名称小草拼音Xiǎo Cǎo别名细草(《本经》),青小草(《江苏植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茎叶。4~5月采集地上部分,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小果白刺

    药材名称小果白刺拼音Xiǎo Guǒ Bái Cì别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卡蜜、旁白日布、哈日木格[蒙名]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

  • 玉米油

    药材名称玉米油拼音Yù M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种子成熟时采集,晒干,榨取油。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

  • 稻谷芒

    《中药大辞典》:稻谷芒药材名称稻谷芒拼音Dào Gǔ Mánɡ别名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功能主治《本草拾遗》

  • 救必应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药材名称救必应拼音Jiù Bì Yìnɡ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

  • 野漆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漆树药材名称野漆树拼音Yě Qī Shù来源漆树科漆树属植物野漆树Rhus succedanea L.以根、叶、树皮及果入药。根、树皮全年采,叶夏季采,果秋冬采。性味苦

  • 鹤虱风

    《中药大辞典》:鹤虱风药材名称鹤虱风拼音Hè Shī Fēnɡ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