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
病名。①出《外科发挥》卷四。即手指患脱疽,见脱疽条。②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蛇节疔。证治见指疔条。
病名。即肛漏。详该条。
见提插法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筋挛的别称。《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故筋挛亦曰筋瘛。”详筋挛条。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为医,精通医术。擅长治疗传染病。
【介绍】:东汉时巫医。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后汉书》有其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