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壅骨

猜你喜欢

  • 九牛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详该条。

  • 白硇砂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 补阴

    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夜盲、舌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

  • 郑麈(zhū 主)

    【介绍】:清末医家。字玉挥。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孙,承家学,撰有《喉科秘钥》一书,由许佐廷(乐泉)增订,于1868年刊行。

  • 调痈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水金铃

    见《四川中药志》。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 十一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一焦,即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脾腧在十一焦之间。”

  • 肝阳眩晕

    病证名。指因情志不舒,烦劳过度,肝阴暗耗,而致肝阳上僣引起者。症见时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容易激动,脉弦。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等方。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宜滋养肝肾之阴,用二至丸、

  • 乳核

    病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结核。见该条。

  • 眼弦赤烂

    病名。出《银海精微》。又名风弦赤眼、风弦赤烂、睑弦赤烂、烂弦风睑,俗称烂眼皮。多由脾胃蕴结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结于睑缘而发。症见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或见睫毛脱落,甚至睑缘变形。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