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即不孕,详该条。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证名。见《张氏医通·杂门》。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参见阴虚盗汗条。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即破伤风。详该条。
病名。指肺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肺为娇脏,主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又为水之上源。多由外邪侵袭,或痰饮内聚,或肺气肺阴不足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