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五种瘿病的合称。①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五。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②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
①额部。《类经》卷六:“额上曰颜。”“颜为额角,即天庭也。”②泛指脸面部。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莲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真青囊》卷二。即喉间溃烂。详该条。
指阴寒偏盛。阴盛则阳衰,往往出现厥逆、痰饮、水气等内寒证。《素问·调经论》:“阴盛则内寒。”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短气论》。指因内伤而致气短不足以息者。有实邪短气与气虚短气之分。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