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葱豉汤第二方,见葱豉汤条。
《杂病源流犀烛·奇经八脉门》卷十一方。防风、白术、牡蛎粉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日二至三次。治冲气犯肝,症见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①又称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①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阴性的事物,又居于阴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
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素问·脏气法时论》:“五果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