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惊风类证

猜你喜欢

  • 张登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诞先。江苏吴江人,系名医张璐之长子。业医,学有家传,与其弟张倬(飞畴)共同参订张璐所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二卷,又根据《观舌心法》等书,结合自己经验

  • 败血冲心

    产后三冲之一。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分娩后由于恶露,瘀血不下,或下而不畅所致。临床以神志错乱,颠狂等为主要特征。《张氏医通》卷十一:“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踰墙上屋,口咬拳打,山

  • 子脏

    即子宫。《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详女子胞条。

  • 退秧竹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 圣济经

    书名。又名《宋徽宗圣济经》。10卷。旧题宋·赵佶(徽宗)撰。吴禔注。成书于1118年。本书共分10篇,42章。主要内容以理学思想论述《内经》中有关阴阳、运气、摄生、脏腑、经脉、病机等医理问题,多以性理

  • 黄蜂入洞

    小儿推拿方法名。①用屈曲的大拇指按揉小儿的外耳道,有通气作用。见《小儿推拿秘诀》。②将耳壳折向前方以掩住耳门,有通气作用。见《小儿推拿秘诀》。③即洗井灶法。见《幼科推拿秘书》。详该条。④屈儿小指,再揉

  • 厥阴病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

  • 崩砂甘口风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下肿赤,口内作臖如汤热,牙龈渐甚烂者,亦能脱齿。”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

  • 拳顶法

    推拿手法名。手握拳,用食指或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背面用力按压穴位。作用似按法而刺激量较大。

  • 寒痫

    病证名。感寒即发的痫证。小儿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于胸膈之间,遇风寒即发。其症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口涌痰涎。治宜断痫丸(《证治准绳》:皂角、白矾、蝎梢、僵蚕、雄黄、朱砂,白附子、麝香、乌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