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色旁通五脏图》1卷,已佚。
见女科、产后编条。
见痧法备旨条。
【介绍】:宋代医家。建德(今属安徽)人。撰有《医学善传》一书,已佚。
舌黑烂,频欲自啮。为脏腑热极兼受秽毒重症,杨梅毒疮可见此舌,宜大剂清热解毒泻火(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眼目昏旋耳有鸣响的症候。《素问·五常政大论》:“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多由肝热,肝肾阴血不足,风阳上扰所致。参眩晕条。
【介绍】:见詹文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