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麻风病的一种类型。见《诸病源候论》卷二。由于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郁遏化火,耗伤血液而成;或接触传染而得。初起皮色逐渐变白,四肢顽木,肢节发热,手足无力,患部肌肉如针刺样作痛;或声音嘶哑,两眼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鳖甲之别名,详该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病从卫分逆传心包,或入营分而卫分证仍在。临床表现既有发热、夜热甚、神志昏蒙、舌质红绛等营分证,又有恶寒、咳嗽、舌苔薄白等卫分证。治宜清营结合透解表邪。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山药30克,清半夏9克,山茱萸15克,生赭石18克,炒牛蒡子6克,白芍药12克,甘草4.5克。水煎服。治因吐衄不止,致阴分亏损,不能潜阳而作热,不能纳气而作喘。甚或冲气因虚上千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阳脉:出于踝前;枝于骨间,上贯膝外兼(廉),出于股外兼(廉),出胁;枝之肩薄(髆);其直者,贯腋,出于项、耳、出(枕),出目外渍(眦)。其病:病足小指次〔指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小便利多、小便多。详小便多条。
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见水针疗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