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夹脊穴,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黄岩条。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从足少阴肾经分出,上行至腘中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汇合而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急服乌梅丸化其痰涎,后服九仙夺命丹(豆豉、木香、陈皮、山楂、草果、枳壳、茯苓、厚朴、苍术)。”
出《外台秘要》。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介绍】:见张华条。
经脉表里相合之名。出《灵枢·经别》。指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相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