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楮叶

楮叶

《中药大辞典》:楮叶

药材名称楮叶

拼音Chǔ Yè

别名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别录》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

性味甘,凉。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温。"

功能主治凉血,利水。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疝气,痢疾,癣疮。

①《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习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②《药性论》:"炒末搜面作饦食之,主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④《本草用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

⑤《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⑥《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⑦《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⑧《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⑨《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

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

③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④治疝气入囊:五月采谷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洒下。(《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漫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

⑥治癣湿痒不可忍: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⑦治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⑧治一切眼翳:三月收穀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

⑨治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嚷之。(《十便良方》)

⑩治痔瘘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濒湖集简方》)

⑾治蝮蛇毒: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

⑿治坐骨神经痛:穀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痈疖初起:鲜穀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⒁治外伤出血: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例,均获消肿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楮叶

药材名称楮叶

拼音Chǔ Yè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Marus papyrifer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花梗长l-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楮叶煎剂及醇提取物对麻醉犬及羊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楮叶提取的总黄酮甙,以90μm/ml,180μm/ml和 360μm/ml浓度灌注兔、豚鼠和大鼠离体名脏,能显着抑制心肌收缩力,这种抑制作用可被氯化钙(CaCl2)部分拮抗。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并引起心房、心室多发性心律失常,对冠脉流量无明显影响[1]。醇提取物和总黄酮甙对兔和豚鼠离体心房亦有相似的作用,但对心房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2]。总黄酮甙以120μg/ml浓度灌注离体兔耳,显着增加血管流出量,呈血管扩张作用[1]。

2.抗菌作用 楮叶的丙酮提取物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3]。

性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利尿解毒。主吐血;衄血;崩血;金疮出血;水肿;疝气;痢疾;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 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 楮叶捣取汁饮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③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④治疝气入囊:五月采彀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下。(《简便单方》)⑤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 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浸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⑥治癣湿痒不可忍: 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⑦治小便白浊: 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⑧治一切眼翳: 三月收彀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⑧治鱼骨硬咽: 楮叶捣汁啜之。(《十便良方》)⑩治痔瘘肿痛: 楮叶半斤,捣烂封之。 (《濒湖集简方》)(11)治蝮蛇毒: 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12)治坐骨神经痛: 彀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13)治痈疖初起: 鲜彀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14)治外伤出血: 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2.《药性论》:炒末搜面食之,主水痢。

3.《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4.《本草图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胶风痹,赤白下痢。

5.《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6.《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7.《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8.《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9.《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临床应用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均获消肿效果。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羽铁角蕨

    药材名称大羽铁角蕨拼音Dà Yǔ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Largepinna Spleenwort别名萃补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大羽铁角蕨的全草

  • 角翅卫矛果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果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 Guǒ别名蜘蛛果果实。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Euonymus cornutus Hemsl.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

  • 秋葵

    药材名称秋葵拼音Qiū Kuí别名毛茄、黄蜀葵。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咖啡黄葵的根、叶、花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cnch[Hibisc

  • 青羊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羊参药材名称青羊参拼音Qīnɡ Yánɡ Shēn别名青阳参、闹狗药、牛尾参、小绿牛角藤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青羊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

  • 白花柴

    药材名称白花柴别名米念巴、白花树、翠容叶来源亚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以枝、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跌打损伤,

  • 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虎药材名称壁虎拼音Bì Hǔ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

  • 白土茯苓

    药材名称白土茯苓拼音Bái Tǔ Fú Línɡ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smilax j

  • 银叶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叶柳药材名称银叶柳来源杨柳科银叶柳Salix chienii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湖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症。用法

  • 桑霜

    《中药大辞典》:桑霜药材名称桑霜拼音Sānɡ Shuānɡ别名木硇(《本草经疏》)。出处《纲目》来源为桑柴灰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噎食积块。"②《

  • 天山花楸

    《中药大辞典》:天山花楸药材名称天山花楸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别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