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樟树叶

樟树叶

《中药大辞典》:樟树叶

药材名称樟树叶

拼音Zhānɡ Shù Yè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樟树叶

药材名称樟树叶

拼音Zhānɡ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Camphortree

别名樟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 Phora(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采收和储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时采,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樟脑(camphor)(54.54%),还有1,8-桉叶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pinene),α-蒎烯,牻牛儿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龙及(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性味辛;温

归经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用益生家宝方》)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⑥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志》:被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病,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3.《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红背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背叶药材名称红背叶拼音Hónɡ Bèi Yè别名红帽顶树、红背娘来源为大戟科山麻杆属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Ben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药材名称枸骨树皮拼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分含***、皂

  • 粪箕笃

    《全国中草药汇编》:粪箕笃药材名称粪箕笃拼音Fèn Jī Dǔ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

  • 马尾伸筋草

    药材名称马尾伸筋草拼音Mǎ Wěi Shēn Jīn Cǎo别名马尾千金草、马尾青青草、飞龙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黍茎

    《中药大辞典》:黍茎药材名称黍茎拼音Shǔ Jīnɡ别名黍穰(《补缺肘后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

  • 狗哇花

    药材名称狗哇花别名斩龙戟、狗娃花来源菊科狗哇花属植物狗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Aster hispidns Thunb.],以根入药。春夏秋采集,

  • 驴断肠

    药材名称驴断肠别名透骨草、白拉拉秧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 Turcz.,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风

  • 峨眉石凤丹

    药材名称峨眉石凤丹拼音é Méi Shí Fènɡ Dān英文名Herb of Common Forkstamenflower别名一枝花、石凤丹、随身丹、小瓢儿菜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来源药材基源:

  • 鸭脚蓼

    药材名称鸭脚蓼拼音Yā Jiǎo Liǎo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 刺沙蓬

    《中药大辞典》:刺沙蓬药材名称刺沙蓬拼音Cì Shā Pénɡ别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植药图志》),扎蓬棵(《中国药植图鉴》),风滚草(《吉林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