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消脾

猜你喜欢

  • 分解

    即分娩。详该条。

  • 祝尧民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洛阳人。年轻时以文章名,后学医,自号薜衣道人。长于治疗疮疡及正骨等,后入山修道。

  • 阴包毒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七。又名阴包毒疮。指生于大腿内侧阴包穴之外痈。证治见大腿痈条。

  • 胎肥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生下遍身肌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多由在胎时,母食甘肥,湿热太过,深入胞中,以致形质虚肥。治宜清泄湿热。用大连翘饮加减。

  • 朴黄丸

    《是亦良方》方。制厚朴一两二钱,陈皮一两,木香五钱,大黄八钱。为细末,荷叶水为丸,每服三钱。治痢疾初起,腹中实痛,手不能按。

  • 黄芪九物汤

    《医醇賸义》卷一方。黄芪、茯苓、牛膝各二钱,党参五钱,防风、白术、独活(酒炒)各一钱,炒鹿角胶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半身不遂,手足弛纵,食少神疲,不能步履属气虚者。

  • 白苔双黑舌

    白苔中有两条黑色苔纵行排列的舌象。苔润不干者为虚寒证。多因中焦虚弱,寒邪外袭,入于肠胃,饮食停滞,中焦不通所致。如见白苔黑干者,此为寒邪化火,热阻脾胃之实热证,宜予细辨(见《伤寒舌鉴》)。

  • 大骨空

    经外奇穴名。《备急灸法》:“衄多不止者,握手屈大指,灸骨端上三炷。炷如粟米大。男女同法,右衄灸左,左衄灸右。”《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名大骨空。位于拇指背侧指关节横纹之中点。主治目痛,翳膜内障,鼻衄,吐

  • 胎惊夜啼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 中西医结合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