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里法

清里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小儿发热至二、三日,邪已入里,或乳食停滞,内成郁热,其候五心烦热、睡卧不宁、口渴多啼,胸满气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此为内热。以鸡蛋一枚,去黄取清,以碗盛之,入麻油约与蛋等,再加雄黄细末一钱,搅极匀,复以妇女乱发一团,蘸染蛋清,于小儿胃口拍之。寒天以火烘暖,不可冷用。自胸口拍至脐轮止,须拍半时之久。仍以头发敷于胃口,以布扎之,一炷香久,取下不用。一切诸热,皆能退去。盖蛋清能滋阴退热;麻油、雄黄拔毒凉肌故也。此身有热者用之,倘身无热,惟啼哭焦烦、神志不安者,不必蛋清,专以麻油、雄黄乱发拍之,仍敷胃口;即时安卧。此法多救危险之症。”

猜你喜欢

  • 麦花散

    《类编朱氏集验方》卷五方。大麦曲、芫花(醋浸一宿,煮干,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柳枝煎汤调下。治肺气胀实,喘急胸满。

  • 痘疮失音

    病证名。多见于小儿。常因痧痘疮疹邪毒上蒸于肺,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肿痛,干涩,失声不语。治宜解毒祛邪。用粘子解毒汤加减。参见痘疮条。

  • 南苦参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 赵以德

    【介绍】:参见周扬俊条。

  • 胡韭子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 天河芋

    见《湖南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 张锡驹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令韶。浙江钱塘人。曾学医于名医张志聪,钻研伤寒学,撰有《伤寒论直解》6卷(1712年刻行),另有《胃气论》(1797年日本刻行)。

  • 鍉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是一种针体粗大,尖如黍粟,圆而微尖的针具。用于按压经脉,导气和血。

  • 竹节白附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白附之别名,详该条。

  • 糯粟

    出《新修本草》。为秫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