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晕

猜你喜欢

  • 藏黄连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洪连之别名,详该条。

  • 圆针

    圆,通员。即员针。详该条。

  • 天部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天才”。指浅层。参见人部条。

  • 树莓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 下品锭子

    《外科理例·补遗》方。白矾二两,***一两五钱,乳香、没药各二钱半,牛黄二分。先将砒末放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上,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入余药末,糯米糊和为挺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放入疮内,疮

  • 伤胎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临产前,羊水未破而先有阴道流血者。《张氏医通》:“临月胞水不破,血先下者,此是伤胎,非产也。”

  • 六味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即六味地黄丸,见该条。

  • 暖肝

    温阳法之一。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沉香、吴茱萸等,如暖肝煎(见《景岳全书》)。

  • 地柏草

    见《广东中药》。为山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 寒乳

    乳母因寒哺乳,令儿致病。因母形寒饮冷,乳气虚寒,儿饮其寒乳,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故其症腹泻奶片不化,或便青而啼(《证治准绳》)。